近幾年,恒潔衛浴可以說是整個國內衛浴企業中最引人注目的,銷量年年增長迅猛,品牌形象全面提升,不斷引領衛浴行業的風向。十年前,恒潔剛始發力,其時在業界尚不太知名,不要說在全國范圍內,就是在佛山的同行中,比其規模大、品牌響的都有不少,因此并不太被人看重。不過,衛浴行業知名經理人、產業觀察者張學之,卻從恒潔的市場經營模式中看到了力量,并大膽撰文《我為什么看好恒潔》。十年過去了,恒潔衛浴果然成長為中國衛浴行業的領軍者。現從張學之的博客上摘錄當年的文章,只是想說明企業經營是具有科學性的,是有內在邏輯的,名不經傳的小企業,只要能把握住發展規律,并大膽堅持走下去,就一定能成長為行業的翹楚。
企業的實力不是固定不變的,當然也不一定就是“強者恒強,弱者逾弱”。實力會隨著自身的發展積累,或者是競爭對手的自我削弱,此消彼長發生轉變。看企業是否具備潛力,起最主要作用的,我個人認為可以從幾個主要方面來分析:1、企業自身的意愿,關鍵看企業的領導者;2、企業的機制是否能適合行業及市場的發展及需要;3、能否把握住行業的發展節點。
如果單純地看實力或者銷量,幾年前的箭牌能和惠達、四維相提并論?所以,單純從恒潔目前的銷量來看恒潔的未來是比較片面的。
我認為恒潔,目前的分公司模式是比較高超、難度較大的一種市場操作模式。操作此模式,對管理及資金要求比較高。所以一般公司操作不好,所以恒潔能堅持,并且發展事態良好,更難能可貴。
眾所周知,陶瓷行業的物流及售后是每個企業都面臨的難點。以現有一般陶瓷衛浴企業的操作模式,經銷商庫存壓力大,但卻經常面臨無貨可賣的困境:好賣的沒庫存,不好賣的卻處理不掉。看似經銷商為上游分擔了庫存壓力,但帶來的弊端也很明顯:經銷商資金緊張,市場運做能力降低,忠誠度降低,同時給上游造成一定錯覺,誤導決策。
以最近某公司經銷商會議的反應,很多經銷商最主要的不滿在于兩點:1、庫存積壓嚴重;2、供貨不及時。我聽到很多經銷商的抱怨,一年的銷售額才100來萬,但庫存卻壓了幾十萬。某地經銷商說自己積壓了80多萬,而銷量還沒沖破一百萬,他可能有些夸張,但壓力可見一般。而恒潔的模式很大程度上解決了這方面的問題,從這個角度上來說,恒潔的經銷商是幸福的。
而現在箭牌體系的大店政策,雖然會帶來直接的銷量,但隨后的庫存壓力及供貨壓力會隨之而來。從細處說,店大了,產品的花色、款式自然增多,生產難度自然加大,庫存要求自然提高。但天知道消費者會選哪個款式?所以,這些必然會降低整個體系的運做效率。
從售后角度來分析,因為服務平臺遍平,一點對多點,空間距離大,在信息溝通中,出現偏差自然會大。比如某經銷商抱怨,跟了一年的工程,好不容易拿下了,定貨的時候卻發現中標的款式廠里不生產了。我認為恒潔的分公司模式會大大減少類似事情的發生。
有些經銷商可能更愿意與廠家直接打交道,會對恒潔的分公司模式產生抵觸,但聰明的經銷商會衡量中間的利弊。另外,恒潔也大可不必在乎競爭對手的污蔑:潮州貨什么的,再過幾年,就沒有正宗的佛山陶瓷了,估計箭牌也會搬到江西去了。
當然,恒潔本身會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,如盲目擴充產品線和店面的跡象也開始暴露出來。但人無完人,金無足赤,所以我比較看好恒潔。